20071128

戲謔的諷刺

假如你帶著觀看前作Interstella 5555的經驗來看Daft Punk其新作Daft Punk's Eletroma的話,我想你會吃驚的合不攏嘴。以整體音樂調性及視覺呈現來說,你幾乎感覺不出這是相同團隊出品的影片;當然,他們招牌的機械頭盔和勁裝除外。

影片的
剛開始是台黑色的跑車等候著他們倆人,車牌上暗自的幽了自己一默印著 -
HUMAN途中,他們經過了典型有如Truman Show的美國社區,看到形形色色的各行各業,在乍看平凡的生活下,讓人感到突兀的是人人不分男女老少,都戴著與他們相同的頭盔;似乎隱隱暗示在當今社會人際關係之下,每個人其實都戴著不同程度的面具過活,與他人交流僅存的自我,一切社會化的行徑讓人往往難以看清本體的面貌。

劇情緊接在他們緩緩駛入一間看似學術機關的研究單位裡頭,進到內裡可以發現,室內整體是白色通調並略帶極簡與復古儀器的情懷。在刻意營造無色差讓人感覺出白色的背景與彷若未知力量派來的白色的使者融為一體,而他們想要藉由此力量改變什麼,然後在一陣好似乳膠塗抹於頭臉之後;出現兩張可笑又略帶驚異表情的嘴臉,觀者這時也了解他們此行的目的:改造自己成為人類。至此,也呼應了他們車牌其實開始就想要訴說的使命。

之後這哼哈二將輕鬆愉悅的步出機構,走向人群,好像接下來就是應該快樂的傻瓜節奏出場了。不過,這回卻看到他們經過的社區人士無不對他們行注目禮,彷彿他們乍看正常的人類面容才是不該存在的事物;這時烈日驕陽開始發威,他們的矽膠面具逐漸融化,猶如小男孩落在地上的甜筒一般,泥狀且無法挽回的不堪。兩人這時悔恨地遁入一間廁所對鏡一照更覺羞愧,於是將片片溶解的面具及衣物剝下,回復本來的機械面貌,繼續踏上空乏的旅程。在這段劇情中讓人了解他們戲謔的諷刺,悄悄點出人與人之間的stereotype是多麼地根深蒂固的影響周遭社會
自我,不論我們如何改變或是轉換表現自己的方式,心中的尺規及他人的眼光仍是我們在這所謂“自由”社會下無法逃避之宿命,自我認同更或多或少的只能建立在旁人的審視下;幽默,也僅能提供(苦)笑話一則罷了。

而接著在漫步於黃沙遍野的美國邊境中,兩人好似失魂一樣漫無目的地繼續向前行,經過烈日的照射與沙漠空幽廣闊
的環繞,其中一人終於在受不了的情況下,要求另一位按下背後的自爆鈕,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而剩餘的一位在他友伴自盡之後,更如孤魂野鬼的走著;最後,他取下自己的頭盔(如主機板無表情卻又叫人看之心酸的臉孔),利用太陽的折射燃燒自己最後的軀體。在最後長達三分鐘熊熊火焰的畫面裡,他漫步於黑暗中消失於邊角的盡頭,美的令人心悸;伴隨著I want to be alone的歌聲,極度憂傷,極度孤寂。堪稱本年度我所見最動容的鏡頭之一。

綜觀全片,即便它未發一語,但要傳達的訊息卻再清晰不過。至少對我而言。相對DP一向的歡樂樂曲,你很難想像他們第一齣自己的長片
Interstella 5555算的話畢竟那是銀河鐵道九九九的松本零士所導)卻是那麼讓人苦笑不忍,不過卻更叫人期待他們接下來的作品。而這樣的將自己快樂建鑄在他們所呈現的無奈之下,是否也是種變相的加諸?也許再多講下去就是迂了;還是繼續看這些滋養我成長的事物吧。

20071112

夢的片語


做了一堆夢。
連續兩天。
一串連續的影像,
像是分裂的雙格漫畫;
“傳染”般的場景。
夢境裡我有時身穿樹幹裝用我的枝葉與鵝搔弄打招呼,
第二格卻跟牠互相扭打嘶咬的緊密。
而有
幾篇我卻化身為繪 / 作者,
拿著畫筆勾勒角色。
線條由畫面聯繫到筆尖以至我全身,
然後全部成為速寫裡的一齣戲。
在經歷不停地幾段的故事後,
接近凌晨三五點時我微微轉醒拉上厚被繼續無意識睡去。
第一夜。

第二晚。
一個長夢。
內容記憶不是很深刻,
但卻如電影中的影像縈繞不去。
很美的藍綠色畫面。
只記得一開始長鏡頭在觀察著,
帶到一個女體,
朦朧中(不知道是因為在睡夢中還是鏡頭裡)感覺是很漂亮卻不會有慾望的肉身。
也許因為我沒勃起。
不知是否裸露著。
接著劇情有些斷層不過後來卻跟一位女子
(也不確定是否同位女生)跳著舞;
宮廷戲的場面。
最後雖然並沒清醒但基本上意識的到自己在夢中於是又輾轉沈睡。

20071014

突兀地隔天就變冷了

發現我的人生似乎沒有絕對。所謂“最”的比較級。例如最愛的電影,最喜歡的歌手,最常聽的專輯或是最常翻閱的一本書。不是啥必須強調的事但也總有絲絲遺憾。雖然一直知道自己就是無賴的雜食性生物。不過全盤接收的美學得有達利式的偏執狂才能盡情托出正確的節奏;我還在學習著。最近感覺秋天乍臨,是突兀地隔天就變冷了那樣。沒好壞思考只是察覺季節又被時間拖曳出來;而循環不走回頭路。

百分百的絕對很不牢靠但卻沒多少人被告之。我感覺悲哀。Minolta - mac 7裡的黑白底片還有好幾張需要置入景物;無關美醜善惡,對於拍照的要求是紀實性的情緒大過一切;擁有及懷念,栩永和瞬間甚或者是一些些地細膩感動流洩勾引,這諸端價值顯示的是我的當下、
mac 7的開闔動作與底片藥水的浸泡曖昧

倒數計時的行為在月曆上鼓譟起來,橘澄澄的,很有目的地性格張揚
效果。常想到底事物要經過多久才能超越成為時人們對其下的定位,就像人對彼此間估量的計算;是雙眼對峙的剎那就有定奪抑或在經過漫蕩歲月的蹉跎交融。不得而知。自己對文工具類型產品有種詭異的癖好,不過不怎優良的使用者,很困擾可卻常令人詫異地表現出頹廢的通調。我所暗自竊喜的。

天氣還微微冷著,是週期性的敏感時分;連打三五個噴嚏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常於去上課或閒晃時感受不到實在。不像我經年來習慣的片段。要有唯一不太相似的地方的話那就是償了自己多年夙願重走傳統菜場好幾回;即便仍然只會僵硬的憨笑。認真地說便是目前有點 - "They are not bad, nor are they so good."
的感覺並還在戰役尾端搏鬥著。

20070928

循環中的漸變,漸變裡的循環。


如果你是所謂藝術相關學系出身的話,應該都看過這位畫家的作品。我想往往每位美術初學者最先接觸臨摹的就是他或類似的畫作;當然,一切從素描開始。Maurits Cornelis Escher,尼德蘭人,可說是二十世紀近代最富盛名的荷蘭畫家。其實從RembrandtJan SteenVan Gogh等十七世紀一路走來,荷蘭一直不乏有令人驚嘆的藝術家出現;無怪乎荷蘭總是在世界創意產業裡佔有一席之地。

而我對M. C. Escher開始感受到無法忽視之魅力的時候,卻是在初學十年光景後的階段。應該是六七年前左右吧;那時,只要是界於真實與虛幻融合邊緣的事物,我都無法自拔地陷入沈浸甚至到現在。而當我在誠品看見他的畫集躺在書櫃一腢的時候,心裡不禁湧出像是遇見舊情而復燃的悸動。

相對於
Rembrandt用光影表示細膩的閃爍色澤來標的出巴洛克風格最典範的面貌;抑或是Van Gogh豪邁筆觸濃稠艷彩的印象畫風呈現他紊亂狂鬱的內心世界,M. C. Escher是完全不一樣的畫功表演。M. C. Escher的世界中盡是周旋於三度空間內的不間斷層疊、包覆互補交錯;像是一個六手DJ在刮著12張唱碟的秀,又像是你進入電梯照著前後鏡面不停重複;既像是一場在天庭中永遠對弈不完的棋局,更像是撒旦精密計算過後的感官圖繪等你進入不能自己。

幾乎所有的人看過其畫作後都難以忘懷。他擅長的Sketch跟Wood Engravings更是為人所稱道。很多畫家我們可以發現他天縱揮灑的巧妙,但
M. C. Escher不同,他的天才之處在於其視野的延伸性。他的畫作包含一種設計過的繪畫成份,利用幾合立面的運算,跨越遊走於各種平台,充分表現出當時候現代主義Bauhaus式企圖格律化一切的組織框架。而這種種都只出現在單一幅畫作而已。

以設計者的角度來看,這種Grid Line的作畫方法非常地適合設計與繪畫入手,當然看起來也很受用。因為就像拼圖似的,每一小塊相同雜亂的圖像在撿湊的當下,都是看不出形影的渾沌;可當你最後完成時,即了解那中間摸索的過程,是為了最後美麗形貌的亮相,虛實玄妙之間交野的感覺如畫中的人物一般,於無盡地循環中,漸變成你自己。這種反射投影心理彷彿思考映證的反芻,而對照的就會是你與這世界永遠糾纏不清的 - 關係。

20070925

一個人走





一個人走,無處不盡頭
想念的卻
往未知漫漫飄落
城市灰濛一湮,
柏油水漬邊陲溢逸 成為這
巷弄寂寥的儀式

一個人走,手腳協調擺盪

擦身而過總
是回不了頭的默默
汽車規律停格,
帷欄整齊排站,
遙遠屋宇矗立,
心蜿蜒流浪 但
沒有影子佇留

一個人走,風景糊動

不懂的事 / 是
懷疑收藏
徬徨作為美麗的書籤
有些微摺痕傳神地演出命運的野台戲
只適合 /
祇是和
一個人走

20070915

No Limit, Non-Format.

自從在grafik Magazine的Design Heroes單元發現Non-Format這間studio以後,三不五十地我就會上去挖寶一番。我想Design Heroes這種尋找各種形態studio去介紹其他design legend的媒介傳播模式,顯示出創意的傳承是被允許也必須的。不過這也證明了六度分離理論的可能性;也就是說我真要跟Non-Format討糖吃的話,是不用飛到倫敦去嚷嚷地。當然這也再次表現網路無遠弗及媒體波濤傳送的功能被徹底的發揮;而Non-FormatWIRE雜誌編排與平面設計的展演,我想一定早就被很多人知悉。但以近期發行的Varoom來說,感覺又更靠他們想要創作的一步。

WIRE雜誌整體風格來說,當然有
Non-Format他們一向“圖文並茂”式的設計:包含字體與圖騰花卉的融匯運用,影像切割與拼貼,攝影氣氛營造與圖像設計的結合,以及edition的功力呈現。很多人可能會覺得不就排排圖調調字而已,只要東擺西放就好?但需知道好的平面設計需要有一般人認知的圖像創作能力外,還需要了解文字本身性格造型角色定位甚至內含的意涵才是。不過以WIRE雜誌本身鎖定方向 - 音樂來說,Non-Format似乎還是以不奪其內容光彩的設計本份去創作出精緻的影像。

回過頭來講Varoom這本剛印四期的新生兒。可以發現,這群傢伙玩“開”的可不只是“心”而已。從其subtitle - The journal of illustration and made images我們彷彿能夠聽見:
“這”可是我們玩耍的地方。其心裡如是吶喊著。
從他們首刷的亮相,不難察覺,眩色層層珠瑑,瓦楞張眼 / 衍盤根。綜合煤材的交互作用在裡頭發出激烈的歡愉聲;用目光佔有我呀,你們這群貪婪的視覺動物,視野上的饗宴莫盡於此了。當然在內容上也讓你有一等一的飽足感。從首刊"The Visual Theory of the future"談有關圖文整合的未來想法,到近期"Review: 100 years of fashion illustration"論新書 - 時尚繪畫發展的百年簡史;在在都說明他們強烈地要跟當前一線設計雜誌如eyegrafik一拼高下的決心。


在群雄割據的媒體出版時代,常常會一眨眼就漏掉你鎖 / 所喜愛的事物。這總會讓人莫名地陷入資訊焦慮的陷阱。不過有時你得了解自身的智能及感應想要何種極限與
能到哪邊方位,那才是我所追求的重點。而所謂的界限歸屬,就留待旁人去堆敲吧。

20070909

老墨的二三事

最近剛出爐的漫畫 - MOEBIUS Short Stories Collection老實說應該是不需要我贅言介紹的書;只不過從“貓之眼”到現在這本短篇集的出版,也已經超過十年的光陰。這不禁要讓人感嘆的講:台灣的文化出版市場接受度實在還是以井底之蛙的眼光在觀看這個世界。

當然遲到總比不來的好,所以當我在那間24小時營業的書店閒逛時,看到這本封面設計不夠大氣的硬本精裝,還是眼都不眨地拿了朝結帳台買單去。說他設計的不夠大氣是因為以Moubius的繪畫功力來說,插圖放再大都不讓人感到突兀,其線條、筆觸
彩、空間自然會催眠似誘人將之拿起付諸貨幣完成消費行為。

以我的觀點來看的話,毋庸置疑的Moebius是當代最偉大的繪畫藝術家。其成就不下於近代已有歷史地位的Dali or Picasso。當然這樣的比喻或許會淪入不倫不類之譏,畢竟這兩位不但在純繪畫藝術以其一定的姿態站穩於歷史的天台,更甚者還有其他方面如雕塑、複合煤材等創作表現。但我得替Moebius說句扳回公道
話;由於現代繪畫藝術領域的場景更迭,單純憑繪畫風格就能震撼人心的說Moebius第二無人敢稱第一了。

而他說故事的方法總是採比較隱諱或是多線不同角度的敘事,搭配極具深入畫裡空間的筆觸手法,讓看漫畫不會為了延續前集後傳使快速翻閱成為一種速食模式(有些日、港式漫畫會讓人有此感受),進而摧毀畫面甚至格隔間本身的畫面張力;至此你會感到一種劇情與繪圖交織的層疊感,猶如平面蒙太奇般的拼貼滿足讓人回味再三,因此會叫人想要如畫冊一樣永續留存,不時從架上拿出一再翻閱。

再從服裝造型及顏色調配來說,他也可說是當今漫 / 插畫界的第一把交椅。其前衛又獨具個性的人物設定包含如泥狀的外星生物,混搭西部look與金屬質感流線披風帽飾...等,在在都顯示其將抽象概念與具象圖繪相結合的強大畫技。而他配色的巧思更是一絕;利用單色調如深淺大地色系鋪陳出畫面的景深(我房間就掛了一幅明證),或是揮灑對比衝突的顏色像是cyan vs magenta創造外太空機械層次分明的肌理與海天一色的漸層,再不然就是刻畫壓克力厚彩來顯示西部煙硝與打鬥的冒險。

這些種種甚至只是一閆開端。因為由過往他曾在數部電影中擔當造型設定(DuneAlienBlade Runner…等)並展示出將其繪畫藝術轉換為立體造型的實際能力來看,你會驚喜的承認,這老傢伙不只是天才;更彷是日本人稱呼異端的“鬼才”。雖然他近年來不管是漫畫或電影的作品銳減,有些甚至是舊作重出,不過仍然不損其偉大的成就;反而因此更叫人期待他新作的面世。我想大師如斯,小輩等只能望圖興嘆!

相關連結:
http://manocorto.free.fr/

20070907

這半年

那就來說些生活的吧。其實就如同一般的、平常的,安靜的日子一樣,只是沒有昔日的早出晚歸上班活動;不過,總是有不過的是,我還是要求自己每天規律的起床,照表操課。九點到十點間得起床(但可以賴點對身體有益健康的床),讀讀報紙吃個中式brunch,接著開開電腦收收信,然後聽聽BBC廣播或是訪談。中午跟父母吃完中飯及水果後,例行性的清理隔日宿便一定得“坐”的。下午則是我的英文時光,翻看講義,預習暨複習要上與上過的課文,繼續背背單字與看看文法書,練習一些exercises。到了四五點,每週總會抽個一兩天去打打球運動養身,回來洗澡後順便把髒衣服丟去洗晒好的則收下來折。吃完晚飯後就讀些英文雜誌或是看看自己的書,再晚些會放部dvd或是看我喜歡的travel & living TV programme,不然就是上一下msn或上網瀏覽一下新聞。

這就是我這近半年來的生活;每天都是週間日,每日也都是週末天。上課的地方有同學講:“你真是我看過最悠閒的31歲人呀。”我當他是褒獎。好像很多人都是這樣想的。不過每當午夜夢迴時,我從來不曾感到不心慌過。從不曾。打從我18歲步入這個社會以來,每一天的每一夜,我腦袋在夜裡對於這些念頭從未停歇。人生的過往,生活與死亡,愛及冷陌,孤單的寂寞和開懷的瞬間,目的或意義;那些滋養我刺激我的一切,在夜晚幻化為空氣,接觸我的皮膚,進入我體內的宇宙。

我對於人生的調適一向不懂也不願轉換,很笨拙的扮演屬於“我”的角色。常以為遵循真實、良善與美感的追求就不需要顧及其他必備的條件。只是在傷害那麼多人和被那麼多人傷害過後,我才發覺,原來我的社會大學分數從來是不及格的。回歸到家庭與學術面,我現在才慎誡恐慌汲汲營營的想要補救。在家裡的面貌跟在外善惡兩元的不同回事持續讓人感到難過與困惑;生涯上的狀態又總予人高不成低不就的感受。更別提在人際情感關係上的挫敗與應對得失了。

只是如今,所有的一切,想要成就的過往,我都知道這些是遺忘的開始。這種種選擇忘懷的記憶在近半年的學習生活下,有了不一樣的詮釋。於是我發現可以再放鬆再原諒自己一些,因為這是為了沈澱享受人生的感動。不論失敗或成功,我了解流下的淚會是值得的、喜悅的
驕傲的、不悔的。那時的笑容會像公園在玩水的孩童一樣,什麼都不害怕的快樂。

20070821

農曆七月初十丁亥年

我感到愕然。有關於這一切。我存活的宇宙。而我還在後面苦笑。成為鄉愿的爛好人無法救贖這塊荒蕪的田地。令人作嘔地噁出一馱未具名的骯髒屍體也改變不了這半生之後。愴不了的還有更多在我外面徘徊,如這時節出沒的孤魂野鬼般,與我交相為涕。而我明知道的,應明瞭的;在這麼長的歲月流轉下我卻遺忘。我一向忽略記憶,這回,卻著了自個兒的道。如果想要在這六度無感的國度生存的話,作夢是必要且必須之條件。就像是金魚池中的優雅世界,美妙然虛幻。但其實都看得見,時代並不會因為世代習慣顛倒就全部漠然;道理,會在歷史中顯現。我感到自己的篤定與茫然對於彼此衝突很快樂地哼歌。耳朵聽著。而我將開始累積,往後,不必再對勉強用力。